忘記了是哪一年,就讀的國小對面的國中旁開了間誠品。
那時還念小學,對誠品沒有太大感覺,不過小時候媽媽每個禮拜會牽著我的手,帶我到誠品的地下室,選一本東方出版社的文學名著,讓我帶回家看。
從此開啟了我和誠品美麗的緣分。
年紀大了,才明白為什麼喜歡誠品。喜歡跑到誠品等媽媽開車來載,到了信義區,最吸引我的不會是新光三越、華納威秀,卻可以是彩色窗戶點綴的信義誠品。
從小嗜書絕不單單只會是吸引我的理由。
曾聽說過,國外的人來到台灣旅遊,時常指名說要到台灣的誠品看看。
可見eslite已經成為了一種品牌,一種口碑,而非單單一間書店的名稱。
誠品對於我,早已成了密不可分的關係了。
一次和表姊們的聚會,年紀較我大的三個表姊們吱吱喳喳的指著桌上的一個設計簡單但不失風格的精緻筆記本笑說:「這本這本!」
我有些疑惑,「什麼?」
「我們三個人都不知道對方有買,但都買了同一款筆記本,連顏色都一樣!」
訝異的不只是表姊們的默契,更是一種小小的奢侈感--誠品的東西雖很精緻,但對年紀最小的我,價格似乎不是我能夠涉足的--?
然而更多的是,從此明白誠品不只賣書,許許多多的文具,都值得一再把玩,細細品味它的造型,再一次次的讚嘆。
從此進了誠品,我不再一股腦兒的鑽進地下室的文學區,而是沿著文具禮品區逛一圈。
翻翻附有可愛插圖的圖文筆記本,瞧瞧掛在架上的袋子,暗自盤算若現在慣用的袋子再度壽終正寢……
還有架子上極精緻的相框,有些甚至附有小燈泡,為雅緻的她更添美感。
最近最吸引我的是精美的L型資料夾。
大部分以乳白色為底,中間印一個簡單、有些朦朧的照片,旁邊再加一句法文。對一個還在唸書的高中生女孩而言,自然構成了非常大的吸引力……
今年生日,高三學姊送我的就是誠品出的小相簿,大小剛好,可愛的長頸鹿,很有我學姊的風格--
事實上,誠品本身就是一個極具設計感的商品。
家政老師在介紹居家擺設時就說,她研究過金石堂和誠品的差別。
金石堂的書架,太容易讓人感到主角是書而顯得有些擁擠。
誠品的書架則是既寬又深,再搭上深色的木製書架,主角不再是眾所皆知的書,而是整體了。
誠品,總是輕而易舉的入侵生活,並且佔據了很大一塊心中的角落。
用心體會它的每一項小地方,所帶來的是更大的生活情趣。
誠品設計節,等待您的參與。
附上國中時讓我賺了校刊稿費的,誠品與我。
推開門,一股書的獨特味道迎面襲來,那種從小熟悉的味道,讓人上癮的味道。
習慣性的往地下室走,偶爾用眼角餘光打量平台架上,一本本靜靜躺在那裡,散發奇異的光芒,吶喊著要人注意它們的新書。越往裡走,書香愈濃,文學氣息向四面八方擴散。我的腳步輕了許多,舉止不自主的優雅起來,不同於才幾秒鐘前,在馬路上的那番蠻橫。
慢慢遊走到文學區,手指輕撫過一個個光滑的封面。如何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我也不清楚,有些感覺,對了就是對了。有時是散發出恬靜的名著;有時是讓人看了便著迷不已的驚悚小說;有時是會讓眼淚潰堤的感人故事。
靠著柔軟的椅墊,緩緩翻閱,不時停下來思索其中的含意,環顧四週的人們究竟是認真閱讀?還是偷偷打盹?「鈴鈴鈴鈴!」刺耳的手機聲響起,原本埋首於書中的愛書人紛紛抬頭,尋找打斷氣氛的兇手,後者慌忙接起,低聲交談,掛掉後這裡又恢復原來的靜謐祥和。每當進到誠品,我總會自動的將手機調成震動,也許這也是一種公德、一種默許吧!
小小的東湖,就有兩家書局。一家是燈光明亮、應有盡有的諾貝爾書城,是需要採購文具的學生的好去處;而另一家便是座落在明湖國中旁的誠品書局,富有情調、藏書豐富,讓人每每流連忘返,不捨離開。明明都是書店,卻讓人有不同的感受,但我偏愛誠品,只因為在裡面能享受到其餘地方沒有的書香氣息!
- Jun 13 Fri 2008 21:03
我的誠品,豐富視覺與享受(如火如荼置頂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